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论著 > 教育怎样才“素质”,“减负”如何才增效?

教育怎样才“素质”,“减负”如何才增效?

2012年04月27日 10:44:25 来源:绍兴网 访问量:186

教育怎样才“素质”,“减负”如何才增效?

 

绍兴网  2008-05-12 13:03

  ■背景

  “早上起来穿衣服的时候就背单词;刷牙的时候用眼睛看镜子上的书(老早书就摆好了的);吃饭时听录音(名师讲题);早上8:00上作文辅导;900弹贝多芬的交响曲;1000上奥数班……”这是4月底本报市井版“想聊就聊”中一位网名叫“Aoyunshengji”的晚报Q友讲的话,这位三年级学生感叹:“估计总统也没我忙。”

  本报近年来对教育新闻、教育话题也一直比较关注,其中素质教育、“减负”一直是报道热点,在记者平时采访中也接触到类似上述的例子。在最近两天的两会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代表、委员谈到平时在看《绍兴晚报》时经常看到有学生叹苦的事例,他们或深表遗憾,或深有体会。

  ■热点

  素质教育和给学生“减负”,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出实效?

  有些代表、委员认为,现在的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上分量不够,功利心态却很普遍,有些老师和家长,总爱把学生往一门心思死读书的方向上引,造成学生在整体上学业压力都偏重。

  章玲萍代表提出,现在教育容易出现一些盲区,一些学生的荣辱观没有得到好好的引导,所以更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学生将来能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卢菁菁委员认为,现在看“为学生减负”问题时还需要先认清一点,学生学业压力大的关键,可能不在老师、也不在高考,而是在课程设置上:现在的高一年级有61本教科书,老师教都教不完,你说这学业压力怎么小得了。还有不少业内专家认为,现在的新教材看似更新、更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其实,带来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也许会更重。“现在寒暑假的利用问题也是个大问题。规定学校里不准补课后,许多学生去外面读兴趣班其实是在读文化课的班,也就是说‘学校不补课’的这一‘减负行动’其实是难以治本的。我觉得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暑假里学些什么好,怎么分配时间。”卢菁菁说。

  金招娣代表认为,现在学生平时的学业确实很重,但假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不能搞形式,要能让他们从中得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见识。她所在的社区和上虞春晖中学经常在寒暑假联合搞一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学生都很欢迎。比如在环保宣传活动中,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一些资料箱,到山上种植树木等,培养他们的各方面动手能力,而不是仅仅发发资料。

  不少代表委员对“素质教育和‘减负’应当同步抓”有了共识,光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学生负担依然重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减负”最好是在素质教育带动下的自然的“减负”,包括学业的“减负”和心理压力的“减负”。马立等委员还提出,目前教育的投入上还需要加大,一方面能保证更优良的师资这一学校质量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形式上能更多样化。(俞朝盈)

 

编辑:王应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静乐县杜家村学区 特此声明。